KAIFUBIAO.CN 开服表 - 第一中文开服信息网

网站首页 网页游戏 安卓游戏 IOS游戏 H5游戏

当前位置:开服表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40年前的印度著名电影

来源:互联网作者:开服表整理时间:2024-10-13 21:00

40年前的印度著名电影,很多人对于40年前的印度著名电影不是很清楚,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希望此文章能帮到你。

40年前的印度著名电影

有孔雀女

《孔雀女》是1985年的印度电影,由哈迪·缠尊主演。

美丽的玛尤莉小姐自幼喜爱舞蹈,她的亲生母亲因从事舞蹈而不幸身亡,继母因此认为舞蹈是不吉利的,她不准家里任何一个孩子跳舞。玛尤莉在女友瓦塞萨和男友默罕及其母亲的帮助下,不顾继母的强烈反对,毅然献身于舞蹈,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

40年前的印度著名电影

说到印度电影,大多数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大概是载歌载舞的宝莱坞。但作为一个多种族、多语言、拥有着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印度的电影也是非常多元化的。从「印度新浪潮」到后来的「平行电影」运动,这些区别于主流的「另类电影」一直在印度电影里占有一席之地。


印度新闻网站livemint的这篇长文着重追溯影响了印度电影近50年的「平行电影」运动。「平行电影」多以写实和自然风格拍摄, 着眼讨论社会问题。


在1969至2018的50年间,本文作者选取了50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每年一部,并对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电影做了简略的提及。


50部影片绝大多数都是「平行电影」的代表作或受其影响的重要作品,其余还包括很多极具产业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尤其是纪录片。


由于很多冷门影片由于资料甚少,片名都采取了直接音译或是英文片名的直译。



1969年,巴苏·查特吉执导的厨槽现实主义剧情片《广袤的天空》(Sara Akash)、莫利奈·森执导的幽默喜剧《肖姆先生》(Bhuvan Shome)和玛尼·考尔执导的低成本且实验性的《我们每日的面包》(Uski Roti)先后登陆印度影坛。



《广袤的天空》(Sara Akash)


三部影片之间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除了都远离主流电影,并且给人一种开启了新纪元的感觉。


这类电影很快得到了一个标签——「平行电影」——知名电影人也逐渐涌现,包括导演(夏姆·班尼戈尔、戈温德·尼哈拉尼、萨伊德·米尔扎),演员(丝米塔·帕蒂尔、欧姆·普瑞、纳萨鲁丁·沙、莎巴娜·阿兹米),摄影师(K.K.马哈詹、维仁德拉·塞尼)以及作曲家(凡拉·哈蒂尔、拉加·霍拉基尔)。



夏姆·班尼戈尔


该电影运动的黄金时期在1973年至1985年之间,电影学院的学生得到了印度国家电影发展公司的有限资助,希冀拍摄出改变社会的电影。


「平行电影」如今已经被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等概念替代,不过借此时机,本刊对时隔半世纪的这场电影运动进行一次回顾。


我们挑选了50部电影,每年一部,要么是影响力卓著的,或者是籍籍无名、被严重低估的。这些影片当然不单只属于「平行电影」的范畴,还有艺术电影、「中产阶级电影」、实验电影、先锋电影、纪录片、独立电影等等。


我们的选择范围仅限于印地语电影;如果考虑其他语种的电影,反倒对它们不利。流媒体平台使得电影能被更多的观众看到,所以我们也在每段介绍的末尾加上了可以观看影片的平台。


经典电影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纵然在当时它们可能不是。印度的影迷们一直对于西方语境里印度电影的缺失感到惋惜,说来说去也只有萨蒂亚吉特·雷伊、李维克·伽塔克、古鲁·杜特和玛尼·考尔等人在国际上比较有认知度。



萨蒂亚吉特·雷伊


鉴于这一点,我们在选片时也会尽量放弃一些已经得到国际声誉的电影,比如《一半真相》(Ardh Satyas)和《朋友们,算了吧》(Jaane Bhi Do Yaaros),更倾向于选取同样具有价值、但鲜有人探讨的影片。


以下的50部影片均附有可供延展了解的片目,算作我们对于重新发现印度另类电影中的经典的一点努力。


1969:《肖姆先生》


(Bhuvan Shome)


导演:莫利奈·森


考虑到孟加拉艺术电影对「平行电影」的影响,可以说有位孟加拉导演对这场电影运动的发起贡献颇大。作为运动的先声,《肖姆先生》带来了全新的冲击——一连串激昂的音符,正当我们奔驰于火车轨道上之时。



森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古板的官僚(乌特帕尔·达特饰演)前往古吉拉特邦打猎的故事,影片结合了全球各种「新浪潮电影」的趣味——动画片段、定格图像、摄影机的自反镜头——以及萨蒂亚吉特·雷伊和比麦尔·洛伊的现实主义风格。


他还为影片中的失业青年(阿米达普·巴强饰演)配了画外音。(观看渠道:YouTube)


更多佳作:《广袤的天空》《我们每日的面包》《七个印度人》(Saat Hindustani)



1970:《敲打》(Dastak)


导演:拉赞德·辛格·贝迪


作为萨达特·哈桑·曼托和伊斯梅特·舒戈泰的同胞,作家拉赞德·辛格·贝迪拍摄了「平行电影」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将「进步文学运动」的薪火传到了夏姆·班尼戈尔、M.S.萨斯乌和其他七十年代心系社会的导演手中。



《敲打》改编自贝迪自己的剧本《搬新家》,讲述了一对年轻的穆斯林夫妇搬到一个新公寓,却发现前住户是一位性工作者,以至于仍然还会有人上门招妓。


这部电影身上明显可以看到比麦尔·洛伊的影响,比如昏暗的摄影(卡玛尔·波斯)和人物心理上的不安,贝迪曾为洛伊写过《戴维达丝》(Devdas)和《莫图莫蒂》(Madhumati)。


影片的两位主演瑞哈娜·苏丹和桑吉夫·库马尔紧接着又合作了一部电影,触及了当时仍被视为禁忌的性工作议题——巴布拉姆·伊萨拉的《奇塔娜》(Chetna)。


更多佳作:《库达尔》(Koodal)


1971:《阿努布哈》(Anubhav)


导演:巴苏·巴塔查里亚


我们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来睡觉,《阿努布哈》里的人物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沉思——六十年生命中的二十年。贯穿这部实验电影的主题是时间流逝,以及它如何让人际关系僵化。



米塔(塔努嘉饰演)和阿马尔(桑吉夫·库马尔 饰演)是一对彼此了解甚少的夫妻。为了表现这种凝滞的状态,巴塔查里亚选用了自然声、出乎意料的定格镜头和自觉的布莱希特式表演技巧。


塔努嘉以一段绝妙的独白结束了他们的困境,这段表演或许会让人想起英格玛·伯格曼。


更多佳作:《虚镜》(Maya Darpan)


1972:《阿比德》(Abid)


导演:普拉莫德·帕蒂


很难让人相信的是,六七十年代最离奇古怪的作品居然出自政府的新闻影片部门。从雷伊到古泽尔,很多导演都致力于拍摄优秀的长片,而S.N.S.塞斯崔、普拉莫德·帕蒂和S. 苏克戴夫组成的三人小团体则推动了短片的发展。



《阿比德》时长仅有五分钟,是一次波普艺术的爆发,艺术家阿比德·苏尔蒂在一间不断变换装潢的房间里摆出各种造型,同时更换一系列的超大号眼镜、帽子和五颜六色的衬衫(苏尔蒂对此解释说,整个理念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诞生,他创造了作品,随即去世,但作品永存」。


维杰·拉戈夫·劳汩汩作响的电子配乐,与狂乱的影像相得益彰。(观看渠道:YouTube)


更多佳作:《印度一瞥》(This Bit Of That India)《努力》(Koshish)《心上人的家》(Piya Ka Ghar)



1973:《灼热的风》


(Garm Hava)


导演:M.S.萨斯乌


不久前,《灼热的风》还像圣杯一样——一部寻常人无法得以观赏的经典之作。这部以私密视角讲述「印巴分治」后遗症的影片最近进行了修复,终于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它划时代的意义。



巴尔拉杰·萨尼每个细小的举动都显露出悲伤:一个眼神的流转或一根敲击地板的手杖。当一位将死的老人被抬回她的婚房,镜头的构图和配乐掀起了她首次来到此地的回忆。


许多关于「印巴分治」的影片都诉诸于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而《灼热的风》的暴力更为微妙——它讲述了串连着整个世界的纽带的土崩瓦解。


更多佳作:《悬疑》(Duvidha)


1974:《27高地》(27 Down)


导演:奧塔·克里希纳·柯尔


这是早夭的柯尔唯一存世的作品——也是独一无二的非凡杰作。M·K·拉伊纳饰演一个随波逐流的铁路工人,无法逃脱其父亲的阴影。


柯尔与摄影师阿普巴·基肖尔·比尔合作,以煤炭般乌黑又梦幻的黑白影像纪录了孟买和孟买火车的风貌。



影片的高潮精彩绝伦,乘客从火车中倾涌而出,抵达空荡荡的车站——寻常的时刻也变得有魔力一般。(观看渠道:Hotstar)


更多佳作:《幼苗》(Ankur)《夜来香》(Rajnigandha)《发现》(Avishkaar)


1975:《彻兰达大盗》(Charandas Chor)


导演:夏姆·班尼戈尔


班尼戈尔的《幼苗》是印度新浪潮的开山之作,但其第二部作品被人遗忘的程度有点令人费解。



《彻兰达大盗》改编自哈比卜·坦维尔的剧本,关于一个对当权者坦诚交待的大盗,是对阶级和宗教嘲讽得最为辛辣的影片之一,并且打通了电影院和民间戏院之间的隔阂(当然这要感谢讲恰蒂斯加尔语的民间剧团)。


此外,它也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幽默的电影,戈温德·尼哈拉尼的黑白摄影非常优美,丝米塔·帕蒂尔贡献了自己的银幕处女秀。


更多佳作:《愿望》(Nishant)


1976:《邦加》(Bonga)


导演:昆丹·沙阿


就读于印度电影电视学院,外表严肃的沙阿其实对粗俗滑稽剧别有见解,并且拍了一部出人意料的毕业作品——一部向卓别林、戈达尔和美国黑帮电影致敬的电影。



这部无对话、时长23分钟的《邦加》关于一场银行劫案,但情节却和劫案无甚联系;真正重要的是节奏和洋溢的情感,以及一位导演寻找自己声音的感觉。


沙阿此后将这部短片翻拍成了《朋友们,算了吧》;萨蒂什·沙阿在影片中必须像木乃伊一般「休息」的原因之一,大概是他的精力太过充沛了。


更多佳作:《挤奶工的二三事》(Manthan)《猴山谋杀案》(Murder At Monkey Hill)《长官戈希拉姆》(GhashiramKotwal)


1977:《阿拉普》(Alaap)


导演:赫施凯什·穆凯尔吉


阿米达普·巴强和瑞哈的搭配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奇特的选择,但《阿拉普》是巴强最少有人知的作品之一。



这部影片是对古典乐的一次致敬(由贾伊德夫作曲),而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强在主流大片《力量》(Shakti)、《酒徒》(Sharaabi)中的角色,虽然这些大片更为戏剧性。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阿拉普》或许还能吸引一些观众,但在1977年,它几乎无人问津。


更多佳作:《下棋者》(Shatranj Ke Khiladi)《家》(Gharaonda)《角色》(Bhumika)


1978:《艾文德赛的奇异命运》


(ArvindDesai Ki Ajeeb Dastaan)


导演:萨伊德·米尔扎


米尔扎的首部电影以穷苦的地毯制造商的影像开篇和收尾,但影片的主角艾文其实是一个含着银汤匙出生的年轻人,该角色由英俊、稚气未脱的迪利浦·达瓦饰演,艾文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艾文意识到了世界的不公,却无能为力。



影片的声音设计不同寻常——重叠的对话、低语,结束时爆炸性的打击乐声——带我们走进艾文的内心世界。(观看渠道:Hotstar)


更多佳作:《忍》(Gaman)《面孔》(An Encounter With Faces)


1979:《电影至上》


(Cinema Cinema)


导演:克里希纳·沙阿


这部影片星光熠熠,达尔门德拉和希玛·玛丽妮居然都只是配角。此外,《电影至上》还有着优良的「平行电影」血统:摄影师K.K.马哈詹、配乐师维杰·拉戈夫·劳、B.D.加尔加和P·K·拿尔担任研究员。


影片可以视作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课程,带观众回顾了从默片时代到七十年代的印度电影。



导演沙阿的拍摄题材非常广泛,从犯罪题材的《爱之居所》(Shalimar)到惊悚喜剧《硬摇老僵》(Hard Rock Zombies)。(观看渠道:YouTube)


更多佳作:《礼拜》(Griha Pravesh)


1980:《触摸》(Sparsh)


导演:赛·帕兰吉耶


帕兰吉耶最受欢迎的电影是相对温暖、幽默的《天生的一对》(ChashmeBuddoor)和《故事》(Katha),《触摸》比这两部出现得更早,是关于失明的校长和守寡的音乐老师之间的一个略显沉郁的故事。



这部表演细腻的影片以其工作方式出名——影片在一个盲人学校取景,出镜的小孩也都是失明的。


且极其追求真实性,特别是纳萨鲁丁·沙的表演,展露出了他角色个性中出人意料的一面,即其近乎受虐的演技,也是继阿尔伯特·平托之后,纳萨鲁丁又一个「愤怒青年」的角色。


更多佳作:《受伤者的哭泣》(Aakrosh)《为什么阿尔伯特·平托会愤怒》(Albert Pinto Ko Gussa


1981:《判决》(Sadgati)


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


欧姆·普瑞、蒙罕·阿加什和丝米塔·帕蒂尔一同出现在一部关于种姓制度压迫的八十年代电影里,听起来像是戈温德·尼哈拉尼或夏姆·班尼戈尔的电影,但《判决》这部电视电影是雷伊在《下棋者》之后的首部印地语电影。



影片改编自普列姆昌德的小说,关于一个婆罗门祭司对一个低等种姓鞋匠的虐待,故事充满了即将爆发的愤怒,但有一个恰当的、诗意的结果。


这是雷伊与印度「平行电影」最靠近的时候,《判决》应当同1982年的纪录片《萨蒂亚吉特·雷伊》一起观看——该片由班尼戈尔执导,尼哈拉尼摄影,影片中还有一段雷伊指导普瑞和帕蒂尔为《判决》配音的画面。


更多佳作:《天生的一对》


1982:《辣味食品》(Namkeen)


导演:古泽尔


相比其他「中产阶级电影」导演,古泽尔在主流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更加游刃有余,尤其是在这部优美的、极具观察力的电影里,他请到了一众豪华卡司——瓦希达·拉赫曼、莎米拉·泰戈尔、莎巴娜·阿兹米和桑吉夫·库马尔。



故事讲述了村子里的几位女性与巨大困难做抗争。可能对于许多人来说,影片的结局有些悲观,但古泽尔同年的另一部喜剧电影《葡萄》(Angoor)正好做了一个中和。


更多佳作:《意义》(Arth)《胜利者》(Vijeta)



1983:《上升》(Arohan)


导演:夏姆·班尼戈尔


班尼戈尔电影里的自省性、以及浑然天成的叙事技法,并不常为人称道。他1999年的电影《冲突》(Samar)即体现了这些要素,更早的就要数《上升》,其开场戏非常惊艳。



欧姆·普瑞以本名出演,通过独白介绍了即将开演的剧情——关于孟加拉六十年代对雇农的剥削,以及纳萨尔派在起义运动中的影响。


随即又介绍了影片的其他主演和剧组人员——在取景地随意站着、聊天、抽烟——突然间都匆匆进入角色。


《上升》摊出了自己的底牌:看,我们已经尽力而为了,但仍然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知晓的。


更多佳作:《一半真相》《朋友们,算了吧》《故事》《第四个三角形》(Trikon KaChautha Kon)


1984:《派对》(Party)


导演:戈温德·尼哈拉尼


想象一个房间里的人全都是艾文德赛那样的富二代,同时又都是自命不凡的伪知识分子。


这部结构精巧、表演精湛的电影主要讲的是一场上流社会的派对,谈资集中在一位放弃自己的地位为部落抗争的诗人。



影片改编自马赫什·埃昆科瓦的同名剧本,《派对》是空想活动家对自我的一次告发。(观看渠道:Hotstar)


更多佳作:《胡里节》(Holi)《克汉达尔》(Khandhar)《慕汗·焦史的传唤》(Mohan Joshi Hazir Ho!)


1985:《沉默的》(Khamosh)


导演:维德胡·维诺德·乔普拉


八十年代中期,「平行电影」的主力军都在以「严肃的」姿态拍摄「有意义的」事情(参见以上两个影片),《沉默的》则是由非主流的中坚分子拍摄的最具娱乐性的电影之一。


乔普拉在外景拍摄场地大展身手,在这个谋杀事件里,莎巴娜·阿兹米和阿莫·帕拉卡均出演与自己同名的演员,纳萨鲁丁·沙则是一名儒雅的侦探。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元电影」,也有不少恐怖时刻——比如揭开谜题的高潮段落——如果你一个人昏暗的影院里观看。


更多佳作:《过去,现在,未来》(Trikal)《梅西先生》(Massey Sahib)


1986:《新德里时报》


(NewDelhi Times)


导演:拉梅什·夏马


《新德里时报》是一部少有的像《焦点新闻》和《总统班底》那样,揭露道德阴暗面的印度电影。



沙希·卡普尔饰演一个坚定不移的报纸编辑,与政治腐败和媒体屈从做抗争,此议题在今天仍然与我们息息相关。


夏马这部影片收效甚微,反而更增添了它作为一部政治惊悚片的声望。


更多佳作:《茉莉花的婚礼》(Chameli Ki Shaadi)


1987:《辣椒咖喱》(MirchMasala)


导演:柯坦·梅赫塔


从某个层面来看,《辣椒咖喱》——故事设定在四十年代的印度,掌控着整个村庄的中尉看上了一个女人——显然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寓言:尤其是影片最后的片段,压迫者被围困在一个临时的「堡垒」,村民们拿起了他们日常使用的工具当作武器。



此外,观察敏锐的细小片段也同样值得深思:中尉一边听着留声机、一边刮胡子,同时村庄的女性逐渐团结起来,对白巧妙地揭示了两者之间平等关系的转变。


同年还有一部主旨相似的女权主义电影——N.钱德拉执导的《复仇》,但背景设定在现代都市。(观看渠道:Hotstar)


更多佳作:《许可》(Ijaazat)《佩西》(Pestonjee)《八桩事》(The Eight Column Affair)


1988:《欧姆》(OmDar-B-Dar)


导演:卡玛尔·斯沃鲁普


超现实的、无厘头的、肆无忌惮的、幻觉般的等等形容词,都能用在这部影片身上。


斯沃鲁普的实验作品——不像玛尼·考尔和库马尔·沙哈尼的那些安静的电影——是放纵的,拥有喧闹的音乐、丰富的色彩和耐嚼的对白。



这部充满魔力的电影很多年间都没有登陆院线,但有一小撮狂热的粉丝一直在谈论它的精彩,《欧姆》也终于在2014年迎来了小规模的放映。(观看渠道:Hotstar)


更多佳作:《爱情战车》(Pushpak)《黑暗》(Tamas)《早安孟买》(Salaam Bombay!)


1989:《做白日梦的安尼》


(In Which Annie Gives It Those Ones)


导演:普拉迪普·克瑞森


影片片名并没有过时,但其他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了。普拉迪普·克瑞森的这部作品改编自阿兰达蒂·洛伊的剧本,关于一帮建筑学的学生,是鲜少能够抓住宿舍生活神韵的一部印度电影。



作为一群新人中的职业演员,罗珊·塞斯给死板的权威者角色赋予了一些复杂的特质。洛伊饰演一个畏缩的、理想主义的学生,其结合了莎丽服和帽子的装束十分迷人。


影片还有一些极其简单的魅力,比如手绘画作和低保真度的披头士唱片。


而且,沙鲁克·汗奉献了自己的银幕处子秀,手臂打着石膏、留着中分的头发、像马普尔小姐一样端着杯子。


更多佳作:《灰飞烟灭》(Raakh)《不要为沙里姆哭泣》(Salim Langde Pe Mat Ro)《希德什瓦里》(Siddeshwari)


1990:《思考方式》


(Figures Of Thought)


导演:阿伦·科普卡尔


这部39分钟的温暖短片由实验性的导演科普卡尔拍摄,是对纳里尼·马拉尼、布邦·哈克尔和维文·苏达拉姆三位艺术家的工作哲学的一次调查。



影片优美地将艺术、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及图像拼贴结合在一起。作为装饰,动画片段在片尾的几分钟里让画作栩栩如生。(观看渠道:YouTube)


更多佳作:《有点浪漫》(Thodasa Roomani Ho Jaayen)《医生之死》(Ek Doctor Ki Maut)


1991:《孟买连环杀手》


(Raman Raghav)


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


就像这个空有其名的人物,拉格万的首部电影也如幽灵一般。它几乎没有公开亮相过:1991年拍摄完毕之后,它既没有登陆院线、也没有上电视,更没有参加电影节,只有极少的一次性放映和电影产业内部人士的说辞。


拉格万接受《休息室》杂志采访时曾说,他的目标是「以混合了纪录片和极端风格化的手法」讲述孟买连环杀手的真实故事,拉格胡比尔·亚达夫的表演有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真实感。



这部生猛的、富有电影文学性的影片只有68分钟,成为了拉格万的一张名片。


更多佳作:《梦想之都》(Dharavi)《启蒙》(Diksha)《小镇》(Kasba)


1992:《以神之名》


(Ram KeNaam)


导演:阿南德·帕特华德


帕特华德的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巴布里清真寺被摧毁的过程。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信徒大喊着「我们将在同一个地点重建庙宇」,一句如今在推特上常见的话。



与此同时,「那些心怀巴布里的人,我们将抹除他们的热望」,满载着人前往阿约提亚(译者注:印度宗教圣地)的车里传来歌声。在当代电影中不难看见相似的场景——


新闻里也屡见不鲜(上个月,印度人民党约基·阿迪亚娜斯就将一位穆斯林候选人称为「巴布里之子」。(观看渠道:YouTube)


更多佳作:《太阳战车的第七头马》(Suraj Ka Satvan Ghoda)


1993:《哭灵人》(Rudaali)


导演:卡尔帕纳·拉哈米


与赛·帕兰吉耶一道,卡尔帕纳·拉哈米在「平行电影」运动发出女性导演的宝贵声音。


虽然《哭灵人》和夏姆·班尼戈尔(拉哈米曾在他手下多次担任助手)的电影一样关注社会议题,但它同时也提供了非常感性的体验,还配备了古泽尔逗趣的剧作和抒情诗,布彭·哈扎瑞卡的音乐,以及桑塔纳·斯万和达拉姆·古拉蒂生动的摄影。



蒂普·卡柏迪亚凭借对一个与哭灵人为友的达利特(译者注:传统印度种姓制度中地位最低、最弱势的人)寡妇的塑造,获印度国家电影奖的最佳女演员奖——哭灵人即被雇佣到葬礼哀悼的女人——但不能为她们自己而哭。


虽然更令人悲伤的是阿杰德·汗饰演的一位行将就木的塔库尔(译者注:印度对地主和贵族的尊称)。阿杰德在影片上映前就去世了。

40年前的印度著名电影

40年前的前期,好多印度电影还是黑白的

偶尔几部引进基本上都是配音的,老的译制腔。

《神象奇缘、

大蓬车、

遥远的雷声

一条叫做底塔斯的河

双重意识

森林中的日与夜

哑女

籽苗

奴里

他的烤饼

怒焰骄阳

快乐的阿南

象王

马戏帐蓬

锡金

正义者

幻镜

有限公司

中间人

40年前的印度著名电影

40年前的印度电影应该是流浪者

40年前的印度著名电影

印度电影大篷车,载歌载舞,非常好看。

40年前的印度著名电影

流浪者、大篷车、人事间等。

40年前的印度著名电影

大篷车9这算是40年前印度著名电影

免责声明:开服表发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开服表网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同时文中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标签: 著名 电影 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