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面上很帅,实际只被当肉盾:那些去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兵都怎样了 - 体育资讯(健康生活网)
俄乌之间的冲突已经快进行了一个半月,双方的交火还在进行中,其中乌克兰军队中也有很多外军的身影。在乌克兰政府发布号召后,短时间内确实募集了大量的外籍人员进入乌克兰境内。这些外籍大员主要来自美、法、英、加拿大以及东欧各国,还有韩国、智利、巴西等国的零散人员。这些外籍人士一般属于退伍老兵,具备着一定的军事素质。但当他们从波兰入境乌克兰整训后,恶劣的环境就让他们不得不产生退缩心理。
乌克兰真是雇佣兵们的天堂?保住小命回国已是万幸来自英国的外国战士在乌克兰利沃夫的主要火车站准备出发前往乌克兰东部的前线
3月初的乌克兰天气还相当寒冷,休息设施只有简单的板床和行军毯。偌大的营房内并没有暖气之类的可供取暖,且伙食也只有面包和汤。而俄军也能够对这些营房进行精确打击:一方面是特工的渗透,另一方面则是乌克兰当地并未断网断电,发布在海外版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视频会显示周围的环境,在数据分析中俄军可以迅速识别地理位置,从而发起精确打击。
虽然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乌克兰方面能够给予这些雇佣兵的工资只有七万乌克兰格里夫尼亚(合人民币1400元左右),这引起了雇佣兵的不满:这本身就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换来的货币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在战争结束后兑换使用。所以在轰炸之后,无数外国雇佣兵忙不迭逃离乌克兰——网上晒出的逃亡经历比比皆是,一名曾服役于法国外籍军团的雇佣兵甚至在27小时内横穿多国边界逃亡到瑞典。
明面上很帅,雇佣兵赴乌作战结局如何?在各种影视剧作品中,“雇佣兵”一般会作为反派角色出现。而曾经“黑水”这样的雇佣兵公司相当出名,一般情况下是被派往海外执行那些见不得人的任务的。不过,雇佣兵集团对于这些从世界各地集结的“个体户”来说战斗力还要强不少:起码接受过统一的筛选、训练。
韩国的帅哥
虽然明面上很帅,可以作秀——韩国雇佣兵“李根”就是这个例子。但这些雇佣兵去乌克兰的意图很明显:要么是典型的好战分子,要么就是受背后资本的委托。所谓“雇佣”本应当拿钱办事,钱少得很暂且不说,这场仗又是典型的“逆风局”,面对强大的俄军,而背后是乌军组成的“督战队”,明显不会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加拿大狙击手
曾经创下世界最远狙击纪录的加拿大狙击手“瓦力”,中文互联网上接收到最早的消息是“瓦力刚落地乌克兰不到20分钟就被俄军击杀”,这虽然只是一个谬传,但似乎在隐隐之中暗示了这些雇佣兵的结局:极大概率只会因为这场出于同情或是出于作秀考虑的战争丧命。
好在有不少识相的迅速作鸟兽散、逃亡至各国。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起码还能苟活着。而更残酷的事实是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因为乌克兰方面的教官拍摄的短视频而丧命,这就是雇佣兵赴乌克兰作战的结局!
不发枪也没子弹,千里赴乌只被当肉盾通过“推特”,我们可以一窥千里赴乌克兰参战的雇佣兵的生活。有来自英国、美国的雇佣兵在网上发布的消息中提到,乌克兰方面并不介意本身的特长,只是一味地将其编入作战部队中。来自英国、先前从事医疗工作的退伍军人要被编到步兵中,而且不光没有发枪械,子弹也不给——对于其他雇佣兵来说,这也是一种常态:一支偌大的队伍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发放了一些武器,弹匣里也不超过10发子弹。
这是让雇佣兵们在战场上自力更生,还是让雇佣兵们自行组建弹药生产线生产弹药?这比当年黑苏联的欧美电影《兵临城下》中为红军士兵们“一人拿枪,另一人拿子弹”的画面更为残酷。最起码枪械还能保证有50%的发放率,在乌克兰却没有。更残酷的现实还在后面:乌克兰人员明确告诉他们,他们将会全部送往基辅,准备与俄军巷战。不发枪也没子弹,千里奔赴乌克兰参战只是为了当乌军的肉盾,以拖延俄军的进攻锋面。
很难想象这些军事素质参差不齐的雇佣兵能够对战局起到多大的作用。当时的预想中的“基辅巷战”是俄军能够以先头机械化部队迅速穿插、分割城区,借高精度的航弹、导弹对基辅市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进而空降兵这样的轻步兵分队从基辅市郊的戈斯托梅尔机场源源不断地机降。
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起到作用、阻滞俄军进攻的只能是机械化部队或是拥有大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借助建筑、街道甚至是下水道层层阻击。无疑,这场巷战一旦爆发,将会相当惨烈:参考马里乌波尔,绝大部分建筑已经毁于一旦。既没有枪械又没有子弹的雇佣兵若是参战,基本上只能在战场上寻找枪械、自发组织火力点来迟滞俄军的进攻。
但是这谈何容易?在这种“逆风局”里,雇佣兵需要面对的是高度机械化、高度组织度的俄军。狙击手一开枪,其所在的位置以及周边的区域往往招致各种口径的炮火覆盖;机枪手一开枪,等待他们的是一连串机炮的炮弹。若是投降,那么雇佣兵并不在《日内瓦条约》的保护范围之内。临阵脱逃,跑得再快也敌不过乌克兰督战队的子弹。
这对于他们来说毕竟不是为了保卫国家的战争,能够在这样的战斗中活下来已经是幸事,自然会想着办法浑水摸鱼、保全自己。他们能这样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在这样的事件发生后不久后,来自车臣的精锐部队就已经入境乌克兰。当时网上还有这么一句话来总结车臣籍士兵的战斗作风:“路边看见一只狗也要扇它一耳光,土里刨出来的蚯蚓也要竖着切两半”。如果雇佣兵们坚持与之为敌,下场搞不好甚至不如被切成两半的蚯蚓。
好在基辅巷战并没有爆发,随后乌克兰方面就宣布停止放开雇佣兵的入境,原因则是这些雇佣兵军事素质参差不齐、军心涣散没法好好作战云云。写到这,笔者忍不住笑出了声:但凡乌克兰方面能够保证雇佣兵的后勤供给,起码做到与乌军一视同仁;再发放充足的资金、武器弹药,搞不好这些雇佣兵还有一战之心。而这些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一块的雇佣兵在抵达乌克兰后看见的一地鸡毛并没有引起注意,他们和乌克兰政府提出的政策反而沦为全世界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
小结总体来说,无论是电影荧幕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雇佣兵大多是为某些利益而战,要么是私人武装的打手,要么就是四处流窜的暴乱人员。上升到国家利益层面而战斗的雇佣兵简直少之又少。而他们所面临的战斗也大多数属于低烈度的冲突:在这种冲突背景中,重机枪、迫击炮都属于重武器。
而广泛流窜着雇佣兵的只是治安混乱、军备废弛的小国,遇上真刀真枪的战斗已经算是小概率,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在战斗中存活的几率相当大。并不会出现与装备着坦克、步战车等高度机械化的敌军作战,更何况敌军还拥有制空权。子弹和炮弹比威力,显然是炮弹的威力更大;防弹衣和钢铁装甲比硬度,显然是装甲更硬:雇佣兵注定没有好下场!
同时文中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