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中国选了3个首都,直言迁都伊利能够称霸亚洲,都是哪里? - 历史资讯(健康生活网)
孙中山在世时曾经说过这样的预言,如果中国将首都定在武昌、西安、伊犁这三个地方,则有望称霸亚洲。武昌就是现在的武汉,西安也是中国历史上多次被确立为政治经济中心的地方,而伊犁在边远的新疆地区。
这三个地点可以说是遍布中国的东西南北,各不相同,那么孙中山为何会把这三个地方作为候选都城呢?这三个地点,莫非有什么神秘之处?
革命之风,势不可挡孙中山曾有国父的称号,他是中国历史上反帝反封建的第一人,也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虽然说,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是他所引领的革命运动为中国奠定了改革的基础和希望,也点燃了新思想新潮流进入旧中国的火苗。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早已腐朽不堪的清政府摇摇欲坠,成为了辛亥革命运动者人人喊打的对象。举国上下都为之振奋,人们都期待着清政府的倒台,希望这场运动能够彻底地改朝换代。
此时的孙中山先生也十分忙碌,他不仅要引领辛亥革命的运动方向,眼下之急还要选择一个地方作为新政府的中心都城。新政府,新政权自然需要一个新首都。孙中山先生认为北京已然不合时宜,因此他将目光投向在了这三个城市当中:武昌,西安,伊犁。
新首都的候选城市他第一个认定为候选城市的是武昌,武昌也就是当今的武汉,不仅现在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贯通东南西北,在辛亥革命时期,武昌依然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地方。
武昌地处华中地区,可北可南,可东可西,交通方便,属于我国的中心地带,而且与江南地区有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武昌之所以被认定为候选城市,也是基于它的工业基础。
洋务运动开展以来,很多重要的大型工业机械厂都建立在武昌地区,例如大名鼎鼎的汉阳铁厂。可以说20世纪初,清政府所用的钢铁大部分都来自于张之洞创建的汉阳铁厂,这些钢铁被拿来做兵器做武器,也用来修建交通轨道。
如果首都能够确立在武昌地区,那么就可以得到非常稳定的工业支持和机械资源供应基础,对于革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因素。
但是每一个城市有利也有弊,对于武昌来说他的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也是他的弱点,武昌虽然交通方便,地形开阔,但也正因为如此缺少安全屏障。武昌的地形地貌是平原地区,缺少高大连绵的山脉作为阻挡,防守很难。如果遇到敌人的突袭,那么很难迅速找到遮蔽掩护的地势。
武昌的气候也是一个隐患,如果遇上梅雨季连雨天,再加上地形平坦,很难快速地将雨水进行泄洪,容易引发水灾,破坏粮食,破坏农业生产。作为一个首都城市,如果没有粮食供应保障也是十分危险的。
首都选定有利也有弊孙中山所选择的第二个候选城市是西安,西安这个地方想必大家很熟悉,西安也叫长安,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西安曾经多次被定为国都。
西安最大的优势是土地平坦,地势开阔,土壤肥沃,易于耕种。如果在这里定都那么会得到非常稳定的粮食供应,不用担心粮仓装不满。而且西安相对于武昌来说有更多的山地,可以有效地增加安全保障,就算敌人突袭也不会那么被动。
西安的气候也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常年干爽。作为多次中国历史上首都的长安,在政治经济上也有相应的基础。
然而西安这个地方,也不是完美的。由于中国地区面积广茂,西安处于中国的西北部,那么如果它作为首都的话,东南地区对于西安来说相对比较遥远。
在革命期间,距离东南地区相对遥远是不利于政权的掌控的。万一军阀割据混乱,那么整个革命的上上下下可能都会受到损害。
孙中山将目光再次锁定到了伊犁地区,伊犁属于新疆地区,也属于西北边陲。既然西安有着距离东南部遥远的隐患,那么选择伊犁岂不是更远?
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将目光锁定了伊犁,是基于革命的外部因素,伊犁与苏联非常接近,当时苏联对中国革命是秉持着支持的态度,所以在伊犁定都方便与苏联进行联络。
除此之外,定都伊犁还将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可以抵御中国西方的外来侵略势力,例如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英国。如果在伊犁地区进行国内外的强强联合,将政治经济中心牢牢把握在伊犁地区,那么将可以构建一张十分坚固的革命政权网络。
孙中山还曾经预言,如果将伊犁定为首都,那么或许将带领中国称霸亚洲,掌握中亚地区的咽喉要道。
然而还没等孙中山先生亲自去实现这个梦想,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首都再次被定在了北京,定都伊犁也成为了泡影。
壮志未酬身先死,不得不令人遗憾惋惜。从那儿以后伊犁和首都的距离就越来越远,甚至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伊犁是西部边陲的偏远地区,一度被贴上了贫困和落后的标签。
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伊犁作为自治地区才重新发展起来。
虽然辛亥革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但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的革命运动。
同时文中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