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火化太浪费?所有生物死后会生态循环,火化打破了自然规律? - 情感资讯(健康生活网)
关于人类死亡以后的各种葬法,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
事实上,随着墓葬风水因各种各样的网络小说出名以后,天葬、水葬、塔葬以及木葬等各种埋葬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但其实相比之下,人们更熟悉的还是土葬以及火化这两种方式。
毕竟这两种方式不仅历史久远,影响的地域也十分辽阔。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现代社会之中,竟然出现了一种质疑的声音,认为人类火化太过浪费。
所有生物死后都会生态循环,人类如果选择火化,那就是在打破自然规律。
那么人类火化的浪费依据是什么呢?接下来不妨让我们一同来思考这个问题,看一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生态循环
生态循环,其实就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在生态系统之中循环运用。
一般情况下,这种物质循环都可以用“库”和“流通”两个概念来加以概括。
其中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者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构成。
对于某一种元素而言,存在一个或者多个主要的蓄库。
如果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所有的物质都会化为“虚无”,然后从虚无中焕发新生。
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当微生物被科学家们发掘以后,腐烂这件事情,也变得不再那么什么。
科学家们知道,这并非是什么奇特现象,而是生物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环。
像我国古代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也表达了这种思想观念。
只是相较于现实的科学道理,文人墨客们更加喜欢高雅的意境与气象万千的愿景。
事实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在经过某一阶段的消亡以后,最终都会通过腐烂并一一分解的方式,进入下一轮,我们人类也并不例外。
只不过因为文明的诞生与成长,在选择各种葬法以后,人类主动改变了循环的进程,跳脱了最关键的一环。
当然,这里的跳脱,并不是真的跳过了腐烂并转化为能量这件事情。
而是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在经历过各种葬法以后(天葬除外),人类本应该被自然界重新吸收的能量,并没有完全被自然吸收。
尤其是到了现代社会之中,为了节约更多的土地资源以及倡导绿色环保的目的,现如今普遍提倡在人们去世以后选择火化的方式。
更是被这部分科学家们看做是浪费资源、打破生物循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依据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从人体的各种组成部分开始说起。
就一个正常成年人的体质来说,水占比70%,有机物占比25%,剩下的5%则是蛋白质、钙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小的时候,我们大都难以想象水在人体之中的比例,但了解了水“无处不在”的特性以后,也渐渐理解了这一点。
而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遵循的转化率与我们实际利用的转化率,其实完全不对等。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我们从自然之中吸收了能量,可最终却没有完全转化为能够反馈给自然界的能量。
大量的能量被消耗在了人类生长以及日常的消耗之中,因此,我们利用了能源,却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自然能源的总量。
等到人体死亡,选择火化以后,水分蒸发为水蒸气,不会有太大的损耗,可人体的有机物却会被大量浪费。
此外,科学家们还特意给出数据予以证明。
就正常男性和女性的身体有机物占比来看,男性脂肪占比25%,女性脂肪占比35%,而蛋白质占比则为16.7%。
如果将这些有机物全部燃烧以后,那么一名体重60kg的成年人,最终含有的总能量高达628008000J,差不多相当于11千克的汽油或者将近150kg的TNT。
试想一下,大街上行走的每一个人,其能量都想到与如此数量的移动TNT,这未免也太过惊人。
不过这个重量的TNT看起来十分惊人,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TNT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爆炸威力,原因主要在于爆速极高,和他自身的质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相比之下,同质量的TNT,可利用的能量,其实远远比不上同质量的石油或者天然气。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如果选择直接将人体火化的话,那就相当于自己将如此能量的TNT能量直接耗散,这完全是对自然能源的再一次浪费。
也正因如此,一些科学家们才会思考,除去火化之外,人体是否有更好的能量利用方式。
改变
事实上,有关于能量的进一步利用,世界各国都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首先是早在2004年的时候,瑞典一家殡仪公司就提出了冰藏的服务项目。
其具体内容是将人体在零下18℃急速冷冻以后,浸泡在零下196℃的液氮下、这样一来,只需要超声波便可以将遗体击碎。
最终除去水分因真空抽干之外,剩下的物质就只有有机物以及部分无机物。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和火化的处理方式一样,只不过在火化的过程里面,会出现大量的能量消耗,而冰葬却不会让人体本就为数不多的能量受到任何影响。
其次,美国华盛顿州也曾经提出一项名为“堆肥葬”的法律,其具体技术指的就是让人体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面,转化为草木可以利用的肥料。
可事实上,与自然状态相比,这种技术只不过是加快了整个变化的进程以及利用的效率而已。
因此,能够接受的人群,其实也并不算多。
当然,就现代社会来说,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是人们完全应有的自由选择。
而之所以曾将提倡火葬,也只是提倡节约土地,尽量不要浪费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在墓地建设上面。
那么,就现如今各种各样的葬法来说,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选择
事实上,“入土为安”一直都是很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土葬也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流形式。
尤其是早在战国时代,《周礼》之中就曾提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从那个时候开始,后世的丧葬文化就受到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虽然在局部地区中出现特殊的变化,但核心的“逝者安息”,本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近现代社会以后,火葬开始逐渐被提倡。
可真正实行以后才发现,其实在我国农村之中,火葬也并没有真的节约了耕地,而科学的土葬也并不是完全就浪费了耕地。
人们还没有了解事情的真实发展过程,以及事情推行以后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便做出决定的话,这完全是错误的。
就像在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相比于寻找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来说,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其实更容易被找到。
因此,不同的葬法可以被提倡,但绝对不能被强制。
而无论是曾经被看做会占用更多耕地的土葬、还是现如今逐渐被认为是浪费能量的火葬,也都可以选择改进、但不必完全舍弃。
对于世界各国来说,最好的处理方式,依旧是根据本国的实际国情、风俗文化、地理环境以及国内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实际的丧葬方案。
也唯有如此,才能让逝者真正的安息。
同时文中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