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立陶宛只会让欧洲更加团结,俄罗斯为何这么做 - 历史资讯(健康生活网)
俄罗斯国家杜马执政党的议员正式提出了一个议案:要求废除苏联国务委员会有关承认立陶宛独立的决议草案,理由是这违反了当时的苏联宪法,因此该草案不应具备法律效力。
俄议员提出这个议案肯定不是为了和立陶宛打一场关于法律的嘴仗,其目的无非是威胁。但是用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达到俄罗斯想要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或许俄罗斯的议员忘记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促使一个松散的组织团结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这个组织施加外部威胁,威胁得越彻底,团结得就越紧密。威胁立陶宛就会这样适得其反。
立陶宛的独立或许不合苏联法律,那么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就符合吗?中亚五国、白俄罗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就符合吗?苏联在30几年前匆匆解体的时候,其速度之快不仅超出外人的预料,也超出当权者的预料,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奢谈什么法律程序的规范和完备。
因此俄议员这一炮不仅打到了立陶宛,也打到了所有的前加盟共和国。因此俄议员的这个议案威胁的不仅是立陶宛,而是一群国家。如果可以拿苏联的法律说事,那么拿“华沙条约”说事,恢复华约组织的权力也就顺理成章,因此这个议案还威胁到了已经加入北约的那些前华约国家。
其实欧盟和北约的动员非常困难,仅仅从德法迟钝的反应就能看出来,让欧盟、北约达成一致行动,共同对抗俄罗斯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以至于乌克兰在世界面前毫不留情的批评了德法敷衍的态度。面对着天然气、石油的断供和通货膨胀威胁,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各有各的小九九,像英国那样在战争初期就旗帜鲜明支持乌克兰打到底的国家并不多。
是什么一步步将欧盟和北约的动员程度日益加深,纷纷决心死撑乌克兰,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俄罗斯让欧盟与北约感受到的威胁日增。
很多国家寄希望于俄罗斯在初期的闪电战失败后结束战争,或者在胜利日阅兵时结束战争,甚至在拿下马里乌波尔后结束战争,这样他们就不需要帮助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对抗。毕竟一开始的理由就是去纳粹化,去军事化,这些理由的弹性对结束战争非常有利。俄罗斯完全可以宣称达成了目标从而体面的停火合谈,因为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的标准完全可以各说各话,彼此保住颜面、台阶。
但是当俄罗斯将目标变成将乌东两州独立出来并入俄罗斯,这个目标就过于刚性也过于富有侵略性。如果乌克兰最终夺回了乌东二州,俄当局面对这种失败完全无法向国内民众解释;如果让俄罗斯成功吞并了这两个州,欧盟和北约的所有成员国都会担心下一步俄罗斯会吞并哪里,因此势必支持乌克兰血拼到底。这就成了你死我活的死局。
现在俄罗斯不仅公开宣称要吞并乌东的卢甘斯克与顿涅茨克,还扬言要在两年内抹去乌克兰;不仅扬言抹去乌克兰,还扬言要摧毁立陶宛;不仅要摧毁立陶宛,按照议案的理由俄罗斯还可以攻击所有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前华约国家。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不仅成功的让欧盟和北约感到了恐惧,也成功的让他们意识到必须更紧密的团结在美国周围与俄罗斯做殊死一搏。
外部威胁带来的恐惧始终是团结一个松散组织的良药。当年日本侵华,在七七事变之前,很多国人对日本抱有幻想,认为日本的胃口有限,不可能吞下整个中国,所以愿意忍受日本吞并东北,在七七事变之前中国无法实现全民动员。但是七七事变让国人感受到日本灭亡全中国的野心,于是不仅各路军阀紧密团结在国民政府周围,连国共都放下了历史恩怨一致抗日。这是日本万万没想到的。
俄罗斯玩弄北约东扩的梗,其目的也是利用外部威胁进行国内动员,团结民意支持对外扩张,转移国内压力,按说不应该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面对欧盟、北约这种松散的组织进行攻心战时,俄罗斯不仅不能将乌克兰孤立出来,集中力量单点击破。反而频频以欧盟和北约作为整体进行施压,难道真的是独孤求败,一定要招来群殴才痛快吗?
仅仅是提供武器,欧盟和北约军队尚未下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事已呈胶着之势,明显是俄罗斯力有不逮,其实力对北约欧盟不仅不具备碾压优势,反而总体上处于弱势。在这种情况下,打嘴炮威胁摧毁立陶宛的独立,除了增强欧盟、北约同仇敌忾一致对俄之外,一丁点现实的好处都没有,这恐怕不是提出这种坑爹议案的本意。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现在俄罗斯既不伐谋,也不伐交,甚至闪击失利之后也不伐兵,只知道仗着皮糙肉厚围攻坚城。并且反过来还一再刺激欧盟北约,明明白白告诉对方:你们最好尽力支持乌克兰打赢,否则我收拾完乌克兰就来挨个收拾你们。打这种明牌,美国尚且不敢,怕你俄罗斯的本钱不够啊。
同时文中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