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回城后发现自己怀孕父母让她打胎,她却做出这样的选择 - 生活资讯(健康生活网)
王桂月老师是留守在日照的济南知青,她在日照当了三十多年的乡村教师,可以说她的大好年华都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时隔多年,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知青岁月,王桂月老师还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永远难忘1969年的那个春天,就是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时节,初中毕业的王桂月和十名好同学一起来到了距离济南三百多公里的日照市皇镦公社,他们十一名(五名男生六名女生)济南知青被分派在孔家大队第一生产小队插队落户。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孔家大队坐落在一个穷山沟里,全大队共有五个生产小队,总人口不到一千人。因为那里人均耕地面积不多,再加上山坡地土壤贫瘠,乡亲们的生活都不富裕,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
听说省城的知青是来插队落户的,社员们都很抵触,都说知青们是来跟社员们争口粮的,有两位老人还喊着要把知青们赶走。后来,大队书记孔繁昌做了社员们的工作,他说知青们来下乡插队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是来支援农业生产帮着乡亲们过好日子的。
孔书记都喊哑了嗓子,社员们还是不理解,他们就认一个死里,就认准了知青们来了就得吃饭,就得争他们的口粮。最后孔书记说:“知青来插队是毛主席的指示,人家知青来插队是带着粮食来的,国家给知青供应粮食,人家来了就是帮咱们干活,不吃咱们的粮食。”乡亲们听说知青们来插队是毛主席的指示,再也没人敢反对了,大家还争抢着让知青们到他们家吃住。
因为当时队里没有为知青们准备好吃住的地方,知青们只好分散开暂时借住在老乡家里,也在老乡家里吃饭,队长把知青们的口粮(知青下乡插队时,第一年的口粮由国家供应,国家还为每位知青下拨了安家费)都送到了老乡家里。谁家接收一名知青暂住,队里每天还要为他家记二分工,算是为知青做饭的劳动报酬。
王桂月住在了社员孔繁兴家,她和孔繁兴家的大闺女孔祥荣住在了西间堂屋里,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
孔繁兴家四口人,两个孩子,大的是闺女,叫孔祥荣,当年十八岁。二的是个小子,叫孔祥勇,当年十六周岁,小学文化,是队里的记工员。孔祥荣和孔祥勇都管王桂月叫妹妹,王桂月管孔繁兴叫大叔,管孔繁兴的媳妇叫大婶。
孔繁兴一家人都很好,特别是孔大婶,对王桂月特别好,一口一个闺女的叫,天天变着样给王桂月做好吃,今天蒸三合面(玉米面、地瓜面和高粱面)的窝窝头,明天贴玉米面饼子,后天吃煎饼,王桂月的伙食几乎是天天不重样。每次熬豆子糊糊,孔大婶都会把豆子舀到王桂月的碗里。
对于孔繁兴一家人的关爱和照顾,王桂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从心里感激孔繁兴一家人。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王桂月把自己从济南带来的糕点糖果都拿出来,分给他们一家人品尝,她还把自己备用的一支牙刷和一支牙膏送给了孔祥荣,孔祥荣也像王桂月一样,天天学着刷牙。
知青们第一天参加参加生产劳动是往沟东的地里挑粪,因为那片耕地在村子东边的山坡上,隔着一条泄洪沟,胶轮车(独轮车)和地排车都派不上用场,收庄稼运送土杂肥都要靠肩挑人抬。那天往山上挑粪,十一名济南知青,就王桂月一人的肩膀上有垫肩(用旧布和棉花缝制的,垫在肩膀上不磨硌肩),那个垫肩是孔大婶亲手给王桂月缝的。
看看大家都投来羡慕的目光,王桂月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和感动,幸亏有了那个棉垫肩,王桂月比其他知青少吃了不少苦头,别人的肩膀都磨红了压肿了,她的肩膀没有压肿,也没有那种火辣辣得疼痛感。
到了挑水栽地瓜的时候,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劳动锻炼,王桂月挑着两桶水已经轻松自如了,再也不像刚开始挑粪时那样摇摇晃晃了。从春耕挑粪到挑水栽地瓜,那个棉垫肩一直陪伴着她。到了麦收的时候,孔大婶又用一块花布头,给王桂月缝了两个套袖,套袖套在手臂上,既防晒又防麦芒扎人,那两个套袖又让知青们羡慕了好一阵子。
每天收工回到家,王桂月也想帮着烧火做饭,可孔大婶不让,总是笑着对她说:“你歇着,我和祥荣做饭,一会就好。”当时孔大婶也是天天下地干活,每天收工后都是孔大婶和孔祥荣做饭,王桂月就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乘凉,孔大叔和孔祥勇也坐在树荫下,陪着王桂月唠家常。
孔祥勇是个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的人,只要有空闲,他就让王桂月给他讲省城的事情,让王桂月教他学习初中的文化知识,还让王桂月教他唱歌。有一次他问王桂月:“桂月妹妹,火车比汽车跑得快吗?你坐过火车吗?坐火车花钱多吗?”王桂月笑着说:“我也没坐过火车呀。”
到了秋天,孔大叔(孔繁兴)家院子里的枣红了,孔祥勇就给王桂月打枣吃,石榴熟了,孔祥勇就给王桂月摘石榴,东山沟里有两棵柿子树,柿子熟了,孔祥勇就爬树给王桂月摘柿子。孔祥勇对待王桂月,就像亲妹妹(孔祥勇比王桂月大两个月),比亲妹妹还亲。
秋收结束后,队里为知青们盖了三间房子,成立了知青点,十一名济南知青都搬到知青点吃住了。搬家那天,孔大婶用手抚摸着王桂月的头发说:“闺女,你这要搬出去住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以后你要常来婶子家串门,我给你做好吃的。”
王桂月搬到知青点后,孔祥勇经常到知青点来看望她,给她送好吃的,有时还帮知青们挑水,知青们对孔祥勇的印象很好,大家都羡慕王桂月有一个这么好的哥哥。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转眼就到了1975年春天,王桂月被安排到孔家小学当了民办教师,据说是孔大婶去央求了孔书记(大队书记孔繁昌是孔繁兴的堂哥),要不然这个民办小学就轮不到王桂月。后来王桂月才听说,一名叫刘婷婷(在三队插队的济南知青)的女知青为了当这个民办教师,还给孔书记送了烟酒。为此,王桂月发自内心感激孔大婶,也觉得对不住刘婷婷。
那年秋天,孔家大队得到了一个招工名额,是去针织厂工作。当时王桂月很想去城里当工人,因为当工人能脱离农村转成城市户口,月月能挣工资。王桂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孔祥勇,孔祥勇就领着王桂月去找孔书记(孔祥勇管孔书记叫大爷)。刚走进院子,就听到刘婷婷对孔书记说:“书记,上次你都答应让我当小学老师了,却又让王桂月顶替了我。这回去当工人,你不会再变卦吧?书记,你放心,这次只要能让我去当工人,我的这个收音机送给你,再给你二十块钱。”
听到这里,王桂月拉着孔祥勇就往回走,走出院子,王桂月难受地说:“这个招工名额我不能跟刘婷婷争了,上次我当了民办教师,她对我就有看法,这次我要是再跟她争这个招工名额,她不得恨死我啊。”
就这样,刘婷婷顺利招工进城,王桂月继续当她的民办老师。
老话说日久生情,这句话似乎很有道理。渐渐地,王桂月喜欢上了淳朴善良长相又帅气的孔祥勇,孔祥勇也非常喜欢漂亮又文静的王桂月,只是他觉得自己配不上漂亮又有文化的王桂月,一直不敢说这事。王桂月主动表白了,孔祥勇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天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天天到知青点帮知青们挑水,天天笑得合不拢嘴。
看两个孩子好上了,最高兴的还是孔大婶,她都计划好了,等来年就给祥勇盖新房,盖好了房子就给两个孩子张罗婚事。
那年年末,王桂月回济南探亲,她把自己和孔祥勇恋爱的事情如实告诉了父母。听说闺女在农村处对象了,王桂月的父亲没说啥,没说支持也没说反对,可王桂月的母亲说啥都不同意,她不想让闺女在农村结婚,她希望自己的闺女能通过招工进城,最好能回到济南来。
那次探亲回到孔家大队,王桂月没说她母亲反对她在农村处对象的事情,她怕伤了孔大叔一家人的心。只是后来孔大婶问王桂月打算什么时间完婚时,王桂月就推脱说自己年龄不大,想晚两年再结婚。就这样,王桂月继续和孔祥勇保持着恋情,孔祥勇也尊重王桂月的决定,不急着催她结婚。
一直到了1978年秋后,孔大婶看王桂月还不说结婚的事情,她着急了,自己的儿子都二十五六岁了,这在当时,到了二十三岁还没结婚的男青年,基本就打光棍了。看孔大婶着急了,王桂月也很着急,可她母亲就是不同意她在农村结婚,王桂月还不想违背母亲的意愿。实在不好搪塞了,王桂月只好实话实说,她说一定会说服她母亲的。
到了1979年夏天,在孔家大队插队落户的济南知青就王桂月一个人了,王桂月也可以回到济南顶替她母亲的岗位接班了。看王桂月天天心思重重,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面容憔悴了很多。孔祥勇心疼王桂月,他就对王桂月说:“桂月妹妹,要不你就回济南接班吧,看着你这样,我心疼你。你放心走,等你回到济南,工作安顿下来,就在济南找个有工作的对象结婚吧,只要你心里畅快,我就高兴。”
那天,王桂月抱着孔祥勇哭到半夜。
一个月后,孔祥勇做好了她父母的工作,王桂月抹着眼泪回到了济南。
回到济南半个月后,王桂月的母亲办理了退休手续,王桂月做了体检,马上就可以顶替上班了。体检结果出来了,王桂月傻眼了,她怀孕了。
看了体检报告,王桂月的母亲打了王桂月一巴掌,拉着她就要去医院做人流。王桂月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挨打,她哭够了,擦掉脸上的泪水说:“我不去做人流,我要回日照,我要和孔祥勇结婚。”“你要是回日照,以后就不要再进这个家门,我就当没你这个闺女。”看自己的闺女铁了心要回农村去,王桂月的母亲非常生气,她说话的声音很大,语气也很坚决。
第二天一早,王桂月对她父母说了一声对不起,背起她的那个大帆布提包,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门,坐上了济南开往日照的汽车。
1979年秋天,王桂月和孔祥勇领取了结婚证,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她又回到小学教书去了。1984年秋天,王桂月转成了公办教师,孔祥勇也享受知青家属待遇,被招工到面粉厂当了一名车间工人,也转成了非农户口,后来升任了车间主任。
那年年末,王桂月带着五岁的儿子和丈夫回到了济南,王桂月的母亲看到女儿和外孙,她上前搂着外孙子呜呜痛哭,哭够了,她哽咽着说:“闺女,妈妈对不起你,妈妈不该打你,妈妈错了……”那次回济南,王桂月的父亲把自己新买的那块上海牌手表戴在了孔祥勇的手腕上,他紧紧握住孔祥勇的手说:“好好照顾桂月,我拜托你了……”
在济南呆了两天,王桂月一家三口就回日照了,因为孔祥勇要上班,她不想让丈夫耽误工作。
之后的日子里,王桂月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到了1996年,孔祥勇的单位就为他分了房子,他们在城里也有家了。王桂月退休后,回济南照顾了父母五年,她的父母去世后,王桂月又回到了日照。说起自己当年和孔祥勇结婚的事情,王桂月动情地说:“我丈夫是个有情有义又善良的好男人,当初我幸亏选择了和他结婚,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2021年秋天,当年在孔家大队插队落户的济南知青重返第二故乡看望了乡亲们,王桂月两口子做东盛情款待了大家,几十年后再相聚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知青们的到来,也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年近七旬的王桂月老师和孔祥勇老师身体都很好,夏秋两季他老两口在乡下生活,种菜养鸡,冬春季节就在在城里居住,城里的房子有暖气。王桂月老师说她城里乡下都有住房,两个人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她对现在的生活状况也很知足,她说知足才能常乐。
是啊,知足常足,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生不耻,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在这里,也衷心祝愿知青老哥老姐们都知足常乐!都健康快乐!
同时文中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