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真正的悲哀,问题在这3种好人,有这些征兆,值得警惕 - 体育资讯(健康生活网)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说:“幸福的家庭大抵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一家人过得兴旺发达,一定有它的道理,而一个家庭有灾祸,走下坡路,也一定存在严重的问题;
关上门后,一家人如何相处,外人常常看不到,也许在他人眼中,和和美美的家庭关系,却内藏很多冲突和怨怼,积重难返。
而众人口中的好人,不一定就是好的家人;
不少家庭的矛盾和悲剧,最后归因时却发现,往往是这些所谓的“好人”造成的。
一个家庭真正的悲哀,问题就出在以下这3种好人身上。
对外人,比家人更亲,忽视子女的教育
老舍在《离婚》一书中,讲述了一个热心为他人牵线搭桥的张大哥;
这位张大哥是衙门里的基层公务员,一生热衷于为别人处理婚恋问题,甚至连外人婚后鸡毛碎皮的小事,都要张大哥出面摆平。
对外人来说,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老好人,懂得给人面子,处处替他人考虑,但就是这样一个把精力花费在外人身上的他,却连自己的儿子都教育不好。
张大哥的儿子张天真,人如其名,天真懦弱,好吃懒做;
他讨厌父亲的管制,而张大哥却毫不知情,天真曾经进过监狱,让张大哥四处奔走,心力交瘁;
可算最后出了狱,天真却认为,这样正好不用出国深造,啃父母一辈子老没问题,不仅对父母一点感激没有,反而想着如何算计父母的钱!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也常见,整天忙着应酬和人情往来,好像自己能量很大,交际圈很广,格外重视维系关系网,总把外人的需求凌驾于子女的感受之上;
最后教导出了没出息的,冷漠的,不懂感恩的孩子;
殊不知,与其把精力浪费在搞好人缘上,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关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别人即便没有你,也会自力更生,为生活做出选择,但子女要是教育不好,最后耽误的是孩子的一生,也会让自己操碎了心。
这种分不清主次的好人,还是不要当,容易毁了一家人的安乐和幸福。
为了避免子女受伤,限制他们做很多事
鲁迅曾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父母辈的人,因为受了很多苦,经历过不少饥荒和动荡,内心总是企盼着子女能够过上安稳的人生。
所以从小开始,父母就尽量避免让孩子充分参与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人生。
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遭很多罪,受很多苦,害怕他们觉得人间不值得,万一思想走个极端,历经挫折后再做出什么傻事,所以家长们都避开了一切让孩子遭遇祸患的可能。
父母的出发点是希望可以全力保护孩子,可人老了,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最终孩子还得靠他们自己成全自己;
如果一直活在父母的约束下,孩子既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又容易轻易被打倒;
所以,为人父母者,别擅自折断了孩子的羽翼,只有让他们充分历练,找到人生的大方向,拥有正确的三观和坚毅的心性,才是最大程度地保护他们。
在外人面前贬损子女,夸赞对方
大部分孩子,都体验过父母的打压式教育。
却不懂,人的成长是有自然规律的,孩子也有自尊,也知道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不好;
只有一个人,在家人那里,明确地知道自己可爱,值得被重视和鼓励,他才会有信心和勇气爱自己和爱他人。
而从小经常被父母当外人面挖苦贬损的孩子,心理问题会比较严重,
他们会很自卑,不敢迎接生活的挑战,也不敢追求好的东西。
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养成讨好型的人格,认为只有自己表现得好,才会让人喜欢,一旦自己差劲,就会被厌恶和抛弃。
所以,父母爱子女的方式,是不要走极端,当着外人贬损自己孩子,本身就不可取,为了迎合对方而让孩子有心理阴影,更是不值得;
如果当面夸赞对方,孩子还会产生攀比的心理,生活中处处与人比较;
当他们处于下风时,就会心生嫉妒和不满,一生活得很累很痛苦。
有问题的家庭中,不一定有坏人,但一定存在认知有问题的人,且往往是父母这样的大人;
为了让家人过得舒坦,自己活得如意,请别用强硬盲目的态度对待孩子,就做一个智慧型的父母吧。
END
同时文中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