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FUBIAO.CN 开服表 - 第一中文开服信息网

网站首页 网页游戏 安卓游戏 IOS游戏 H5游戏

当前位置:开服表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1973年十大召开前,周总理提议他任副主席,毛主席:我坚决同意 - 军事资讯(健康生活网)

来源:互联网作者:开服表整理时间:2023-11-01 16:01

1973年8月24日,中共十大召开前,124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北京期待党的新指示。

而此刻,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却悄悄进行了“换代”,中央政治局在十大召开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讨论党的主席和副主席要“花落谁家”。

主席一职必然要让最有公信力、最有能力的毛主席来担任,而副主席交给谁可难坏了中央政治局这帮人。

无奈之下他们找上毛主席,希望主席能够拿个主意,没成想主席也想“撂挑子”。

主席上来就问:“主席要让谁来当?“一句话差点把政治局的同志问懵,主席接下来的一段话才让他们恍然大悟。

“我和邓小平同志商量过,如今党内有些老干部年纪大了,身体也出现小毛病想退居幕后了。我可以不当这个主席,成立一个中央顾问委员会,我当委员会的顾问主席,到时候既要“顾”也要“问”。”

“毛主席要退居二线?”

这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当下这个局面,除了毛主席可以出面主持大局,他们想不到第二个最佳人选!

局面僵持了两分钟,毛主席率先打破平静:“我当顾问,你们可能还嫌我烦呢!”

谁知有些同志听到这句话都快哭了:“我不赞成您的提议!现在国际上很多霸权国家都对我们虎视眈眈,中苏交恶,中国需要您这位主席。”

主席还没说话,在场的其他同志心都已经提起来了。

”既然大家对我退居二线意见这么大,我还是继续当我的主席,为大家鞠躬尽瘁吧!”

机灵的同志立刻找回主动权,和主席聊起了副主席的人选。

副主席作为毛主席的左膀右臂,在工作上必须能够独挡一面,却也要能和毛主席“脾气相合”,这样才能在必要的时候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从军队选拔副主席

十大前后,中国正是“内忧外患”的时候,高速发展的中国面临许多困境,老百姓们最担心的其实就是战争问题,建国之后他们终于如愿以偿过上了安静、平和的日子。

毛主席也明白,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要给老百姓安全感,除了让他们有事可做,最重要的还是在军事上为他们筑起高墙。

所以毛主席提议:“副主席要从军队中选出来。”

这与其他同志的建议几乎是不谋而合,接着主席又说出了几个他心目中比较合适的人选,例如深受百姓爱戴的周恩来,以及从军队一路刀枪走出来的王洪文、还有年纪略大的康生老先生、以及叶剑英……

问及大家对这些人的看法的时候,这些小同志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单刀直入地告诉主席:“王洪文存在一些争议,其他的人,都挺合适。”

在大家看来,王洪文虽然身上有战功、又是农民出身、还当过靠力气吃饭的工人,但他还是太年轻。

说到这里,毛主席其实也意识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他提名的这些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年龄差极大!

周恩来、康生、叶剑英等人都算得上是跟着毛主席从无到有,一拳一脚替新中国在国际上挣得一席之地的老将,而王洪文虽然算得上年少有为,到底年龄上显得太过稚嫩。

要说这个提案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从大局观上来看领导层的“年龄层”出现了断层,中年一代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又有了一定的实战经验,是最合适担当大任的。

毛主席的这个思路,让在座的人都产生了新的思考,就连周总理都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加合适的中年人能够担起副主席一职。

思索再三,周总理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将李德生纳入候选人行列。

李德生当时虽然已经57岁,但也算是“开国大将”,又是军队里的中流砥柱,手下将士都对他忠心耿耿。

毛主席听完周总理的发言之后也连连赞赏:“我非常赞同恩来的建议。”

李德生也列席了那次讨论,听完周总理的建议后,先是震惊,又是感恩。作为国家的螺丝钉,李德生自认自己没犯过错,却也不觉得自己的功劳可以担当副主席的重任。

所以他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毛主席、周总理,我还不够格,还需要历练……无论是资历、水平还是能力,都要加强。”

李德生说完这番话之后,毛主席沉思许久没开口,李德生鼓了鼓勇气,才又开口。

“李先念同志革命经验比我丰富,我认为他比我更适合副主席这个职务……”

李德生和李先念是好兄弟,革命情谊非常深厚,但这个时候他却犯了大忌,还是李先念先察觉了异样,拉住李德生没让他说出更离谱的话。

“主席都发话了,你先不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了!”李先念像是在提醒李德生,却又像是在提点在座的每个人。

果不其然,8月30日当天,李德生在十届一中全会高票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

一个得到机会第一时间质疑自己的能力的人,毛主席为何要提点他来当副主席?

这还要从毛主席的深谋远虑说起。

李德生初见毛主席

196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李德生获得第一次和伟大领袖毛主席隔空对话的机会。

彼时的李德生是安徽省的代表发言人,作为革命委员会主任他深入群众,但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这样的大场面他还是破天荒头一遭。

怀揣着憧憬和忐忑抵达会场的李德生,万万没想到会议开始前毛主席就关注到了他。

此次十二中全会,是要探讨九大代表提出的指导思想、对党章草案以及国际国内的形势进行审查,因此参会人员大都是各省机要官员。

会前,周恩来总理遵循旧历宣读参会名单,细致入微的毛主席立刻就发现了李德生这个陌生的名字。

毛主席当即问道:哪位是李德生同志?

得知李德生的职务之后,跟他没有一点架子地聊起了天,李德生虽然在其他场合“仰望”过主席,但这样和主席聊起日常还是第一次。

听到主席问他家庭籍贯,他略带紧张的如数家珍,说起自己的故乡——河南新县,谁知主席顺着话和他聊起了他的老乡许世友,还聊到了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

许世友也在场,还插了句“李德生同志我们俩是一个县的。”聊完籍贯,毛主席问起了年龄,李德生中规中矩地回答:“刚过而立之年,52岁了。”

谁知毛主席竟然连这样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选拔副主席时毛主席其实心里有两个标准:一是军队出身,二就是中年干部。

寒暄完后,毛主席提起了李德生任职的安徽省,甚至点名表扬安徽芜湖——李德生任职的地区,还热心地邀请李德生作为代表和大家分享如何将芜湖这个复杂地区管理得井井有条。

李德生倒也直率,脱口而出四个大字:“大造舆论”,这几个字出口之后,李德生也察觉了会场的尴尬,还是毛主席替他救场。

毛主席先是润物细无声地肯定了李德生的发言,肯定了大搞舆论这四个字。

然后又做了细节补充,提出共产党搞革命的几十年,如何利用舆论拉拢工农子弟。弥补了李德生话语间的不足之处,随后肯定了党的正确性,强调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占领了理论高地,才能在一枚群众、二没军队的时候获得成功。”

这是李德生第一次和毛主席见面,在不知不觉间他感受到了主席对细节的把控,以及临危不乱的方向性。

第二次见到主席

1969年4月,李德生作为安徽省党代表第二次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再次见到了主席。

这一次李德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打算低调一点,避免自己再说错话,但事与愿违的是,他刚好是那一届政治局候补委员中的一员。

毛主席听到李德生的名字之后,还停顿了一下,说要亲自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李德生听到毛主席的召唤之后,正襟危坐地摆正军帽,站起来向毛主席的方向敬军礼。

周总理察觉了李德生的紧绷,还调侃他别紧张,让他摘掉军帽,说毛主席想看看他的脸。

李德生不好意思地摘掉军帽,面向主席台尽显军人风骨,虽然此时他已经53岁,但干练的寸头、利落的军装还是显得他和大小伙子一样。

彼时毛主席已经76岁高龄,看着非常年轻的李德生忍不住再次询问他年龄,得知他只有53岁之后,忍不住赞叹。

“53岁,还能为国家奋斗几十年呢!”

和主席的单独会谈

1969年7月某天,李德生的秘书悄悄走到他的身边说:“周总理给他亲自打电话了。”

正在处理工作的李德生立刻叫停了手里的工作,跑到电话旁边就听到了周总理独特的声音,周总理的声音很平和但也很亲切,热情地跟他说要把他调到北京了!

他反应过来这是升职之后,谦虚地跟总理推诿表达了自己留在地方的心愿。

谁知周总理特别坚决地表达了让他转来北京的意愿:“中央已经决定了……你来北京之前,中央办公厅会安排好接见事宜的,我们在北京等你。”

从公文送到安徽,到7月28日李德生离开安徽,坐上去往北京的飞机不过短短半个月。

刚抵达北京吃完午饭,李德生就接到了工作人员的电话,提醒他下午三点要在中南海怀仁堂和周总理见面。

周总理见到李德生之后,便询问了他来到中央后的工作意愿,是愿意在军委工作,还是更倾向于国务院。

李德生见木已成舟,决定选择自己的老本行——军委,谁知周总理两句话就戳中了李德生的心病。

“国家现在外部十分稳定,十年也打不了一场仗!”

李德生“上钩”了,决定转入国务院,询问周总理他将要负责国务院哪一部分的工作。

听到总理说要负责政治局、国务院业务组以及军委办事组活动之后觉得国务院日常工作反而更具挑战,最终决定留在国务院。

聊完公事,总理聊起李德生个人的生活事宜,得知他此行仓促搬家事宜还未全部安置妥当,当即大手一挥给他批了一个月的假期,让他回安徽善后。

假期结束,还未适应工作节奏的李德生突然接到周总理的电话,这次是毛主席要见他!

和主席一对一聊天?李德生想不到那是什么样的场面。

谁知当他真的见到毛主席时,发现毛主席和他印象里亲切的样子所差无几。

进入主席居住的地方之时,主席正专心致志地坐在床沿看书,周总理率先打破平静和主席报告李德生来了的信息。

毛主席一字一顿地说: “李(得胜)是李德生的方言读法”也是自己曾经的名字,这一句话立刻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李德生拘谨地坐下来之后,毛主席看出了他的紧张,打趣地拿起了床边的老花镜递给他。

“你也53岁了,是不是也要戴老花镜了?”本来很紧张的李德生被主席感动了,他没想到主席几个月前问过的问题现在还记得,此刻的他完全被主席打开了心扉,从眼镜一路和老师聊到了军区往事。

毛主席甚至对李德生如数家珍的南京军区也知之甚深,像是提前做了功课一样,最后甚至和主席聊起了安徽和河南的风景。

聊到最后李德生甚至开始和主席聊起了和陈独秀的“师生情缘”!虽然话题越扯越远,但毛主席注意到李德生虽然会在回答不上的时候保持沉默,却不会故意夸大。

寒暄过后,主席和李德生聊起了安徽的形势,以及在安徽时李德生的治理经验。

聊起安徽,李德生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改变落后地区的治理经验,一说起“要想富、先修路”他精神的介绍起了工厂的工业品出口的事情。

毛主席听完之后提了一个难题给李德生,问他如果群众要造反怎么办?

谁知李德生真的在思考对策,毛主席干脆转换了个思路跟他说让他读点自己擅长的军事理论以外的书籍,例如政治、文学等方面的书籍。还热情地跟他介绍《红楼梦》、《天演论》等书籍……

李德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主动提议要把安徽省和南京军区的职务交出去。

谁知毛主席反而建议他把时间分成三份,一份忙北京的工作、一份读书、一份回到基层。

会谈持续了一个小时,李德生受益颇多。在他心里打破了对领导的固有印象,他不再觉得领导只是冰冷的公文,而是亲切的亦师亦友的老师。

他逐渐明白,做领导不一定要做到十全十美,至少要脚踏实地,明白自己哪里有不足就更应该升华自己、充实自己。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眼光独到。李德生这样一个脚踏实地的人,的确慢慢的掌握了工作准则,越来越出色。

2011年5月8日,96岁的李德生在北京去世,几乎所有的中央领导人都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这个被主席亲自提拔起来的副主席,用实际行动让大家看到了他的无限潜力!

免责声明:开服表发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开服表网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同时文中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